警惕穿上新马甲的“伪金交所”
潇湘晨报 2023-07-07 08:16:23

据证券时报 彼时,伪金交所出现,2022年上半年,中央有关监管部门开始对这一违规非标理财地下通道进行全面整治。如今整治工作效果明显,大量公司已被注销或更名。


(资料图片)

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场上又出现了伪金交所的“新变种”,数以千亿计的违法违规理财产品又通过这些新通道,继续卖给众多普通投资者。其中不少产品已经爆雷,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也放大了部分地区的金融风险。

产登公司登场

过往,大量地产公司、第三方财富公司、区县级地方城投等,都通过“伪金交所”发行了大量理财产品,全市场涉及资金规模以万亿元计。

如今,记者追踪调查发现,在最早一批伪金交所被监管清整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伪金交所的“新变种”。新变种主要有两类:一类统称为产登公司,它们的公司名称中多包含“产登信息”或“产权交易”等字眼;另一类则是各式各样的拍卖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2022年至今,就已经有多达近百家新变种公司成立。自去年开始至今年上半年,部分城投公司所发定融产品也先后出现违约,金融风险隐现。

简单说,产登公司是早期那批已经被清整的伪金交所的简单替换。这一点从产品结构上很容易就能看出,二者在相关产品说明书中的位置都在备案登记机构那一栏,也都会被直接冒称为金交所。

记者在天眼查上通过相关关键词筛选后,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至今国内就冒出了61家产登公司。从成立时间上看,有35家公司是在今年上半年注册,说明产登公司的注册速度正在加快。

与此前大量伪金交所多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不同,如今这些产登公司四处撒网,分散在山东、河北、江苏、贵州、上海等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

据记者了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如今这些公司的幕后操盘手在注册产登公司时,因监管变化,不再寻求获取地方政府批文,整个注册流程与普通的企业注册差别不大,因此在地区选择上便没有太多限制。

这61家产登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多包含“融资咨询服务”“破产清算服务”“票据信息咨询服务”等无需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而它们的参保人数和实缴资本两项,或不披露或为0,表明大多或为空壳公司。

此外,产登公司也如早期伪金交所一样,存在明显的集团化运作模式。记者通过对这些公司相关人员、股东等的梳理分析,发现61家产登公司中至少有40家公司存在集团化运作迹象。

拍卖公司入局

而拍卖公司作为伪金交所的另一新变种,并不只简单地做个替换,还在形式上做了些“创新”。将一些公司持有的所谓债权资产作为拍卖标的,通过拍卖公司以拍卖的方式转让。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债权债务关系”“向债务人进行债务催收”大多是关联公司之间的形式包装。其实质还是向投资人募资以补充融资方的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换句话说,所谓的债权拍卖,不过是将此前所称的备案机构换成了拍卖机构,投资人变成了竞买人,在形式上做做文章而已。如一位业内资深律师所言,“换汤不换药罢了”,本质上都是违规涉众理财产品。

拍卖公司虽然从注册到营业都需要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符合相应条件才可经营,但拍卖公司并非新鲜事物,数量庞大,根据天眼查搜索显示,国内仅过去一年成立的经营范围包含拍卖业务的公司就有上万家之多。

根据记者从所获取理财产品资料及对相关公司关联情况的梳理分析,目前至少已有近十家拍卖公司在从事这一“新业务”。其中,既有成立多年后来入场的拍卖公司,也有集团化运作的伪金交所团队在近期新成立或收购的拍卖公司。此外,在61家产登公司中,也有8家公司获得了拍卖业务许可。

回顾金交所、伪金交所到如今产登公司、拍卖公司等新变种的演变轨迹,作为规模庞大的非标理财市场一直挥之不去的地下融资通道,在过去十年与监管不断上演着“猫鼠游戏”。过去几年监管愈严,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但从上述这些新变种的发展情况看,目前仍处于“猫鼠博弈”之中。只有堵住各类发行方借地下通道融资的可能,从法治化的角度明确甚至增加发行主体的违法成本和代价。从“想发就发”变成“一发就抓”,才能彻底封死层出不穷的伪金交所的生存空间。

名词解释

所谓“伪金交所”,是对企业名称中多包含“资产登记备案”,经营范围主要为“金融/信用资产提供登记、备案、结算等”类似服务,未经省级政府部门依法许可,打着“金交所”旗号为违规理财产品提供融资通道,变相从事交易场所业务的一类公司。